雪板的硬度
有人在选雪板时有时会问,玩花样时用什么硬度的雪板,偏滑行时用什么硬度,刻滑时要用什么硬度的雪板。我觉着这里有一个误区,那就是硬度和弹性是两个指标,但是我们把它混为一谈了。其实正确的描述应该是根据玩法选择弹性,根据体重选择硬度和长度,根据身高和玩法来调整长度的幅度。
另外,新的单板的硬度是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才能完全的“放开”的,也就是说新板都有一个磨合和释放的过程,这个过程完成之后,板头板尾的硬度会比新板的时候稍软,但弹性会比新板的时候更弹。但也有像Burton的预先磨合技术,在雪板出厂之前就把雪板的弹性完全释放好了,那么新的雪板就省去了磨合环节,直接达到最佳的使用状态。
形变弹性和硬度这两个指标,按照正常的情况下是有相符的关系的,一般情况下,硬度大的形变弹性强,硬度小的形变弹性会稍弱,但雪板的弹性表现就不一定了。
比如有的用来呲杆的JIB类型的雪板,故意的设计成硬度很软,弹性不特别弹,目的就是为了在上道具时能够更容易的拉起来和弹跳起来,但在铁杆上又不产生过多的弹性的反馈振动(就像弹簧那样的反复),让雪板搭载在轨道上时更稳定(比较典型的像Stepchild的JIB,是很有特点的弹性)。
但有的Park雪板,硬度也不大,但是非常的弹,就是为了在公园地形和道具上能够让Ollie和Nollie更轻松更好控制(典型的像Lobster的Park,非常的弹,但是不硬)。
有的雪板很硬,但是弹性也被调教的非常强,这种类型的雪板一般用在半管项目和大的跳台上,目的是为了在高速下获得更高的高度,以及落地的稳定和操控性(比较典型的像Burton的Custom X)。
有的雪板很硬,但弹性被调教的很一般甚至很差,这样的雪板一般用在竞速比赛和越野赛中,目的是为了在高速滑行中拥有更好的稳定性和吸收振动和控制能力,在Cross比赛中通过波浪道时能够充分吸收来自板底的反弹,让雪板贴近地面更快的通过追逐赛道,而不是被弹到空中造成滞空而浪费时间。(所以有时有人会问我纯滑行的雪板,追逐板能否兼顾跳台,花样,野雪等等,我会坚定的说,不能,用价格上万的追逐板玩花样,太浪费东西了,呵呵。)
雪鞋的硬度和支撑性
雪鞋的硬度有的厂家是明确标注的,大部分厂家也只是提供一个雪鞋的适用范围,不会具体标注硬度。更不会说明具体的支撑结构。但是我们自由式的单板雪鞋(俗称软鞋)相比竞技式的单板雪鞋(俗称硬鞋)在硬度方面的产生影响差异没有那么悬殊。各个厂家同类型之间的雪鞋基本从性能角度来看,差距不会特别的巨大。
雪鞋的硬度也是跟玩法有关系,但还是要看雪鞋的支撑结构配置。
一般来说,玩花样,为了保证脚踝,脚腕的灵活性以及提高容错性和舒适度,要选择稍软一点的,重量稍轻一点的,支撑结构为花样而设计的雪鞋,鞋底要柔软,落地会很舒服。这个道理,玩滑板的人会体会很深,在拉板和踢板的过程中,脚踝要能灵活的转动才能在很短的滞空时间里快速的完成动作。单板的技巧性玩法也是一样的,很多要用到脚踝部,但单板雪鞋还得提供足够的支撑来维系滑行所需。所以花样雪鞋支撑设计,会考虑到小腿部分的贴合和脚踝部分的灵活之间以及之间的人体工学关系。花样雪鞋的弹性表现属于很弹,反应灵活,但反馈不过度敏感的。反应灵活的意味着你发力的时候,雪鞋能够很好很迅速的把这个意识传导到固定器和雪板上。反馈不过度敏感,意味着容错性很高,即便有微小的瑕疵也不至于过度的传导回身体从而直接影响身体的姿态放大这种错误,又能够让身体很快的有反应从而对动作进行修正。但花样雪鞋里面,也不乏硬度很高的奇葩,比如NW的Prophecy,硬度为9的花样雪鞋。这种鞋子是为Pro的那种能量爆发型而设计的,在脚踝部分有碳纤加固的支撑,在小腿部分的结构很贴合,雪鞋非常的跟脚。但整体的支撑设计还是花样款式,没有把脚踝脚腕固定死,而是提供了足够的弹性和柔韧性让这个部位活动灵活。
全能款式的雪鞋,对于这个全能的概念,也有一点误区,有人认为全能就是全不能,玩什么都能玩,但是玩什么都不精。其实雪鞋这个装备,不像雪板,我们可以针对不同的玩法拥有好几块雪板,每次想玩什么就换什么。雪鞋有时候带好几双去雪场来回换鞋是不太现实的一件事。一款好的全能鞋,其实在跳台和全地形的公园以及Freeride时,甚至在Cross里面,野雪里面都是非常有必要的。大跳台要求雪鞋的支撑要足够强,这样落地和起跳才够安全,但是跳台里面又包含了技巧性的动作,雪鞋过于僵硬没有灵活性,反而更容易受伤。全地形的公园和FR,Cross,道外的野雪,这些玩法里都含有起跳和落地的成分,都有技巧表现的地方,那么就要兼顾雪鞋的支撑能力和灵活度。一款好的全能款雪鞋就能够同时提供这两方面的需求,而且好的全能款雪鞋也不一定是硬度中等的,有的时候硬度会非常的大,比如Burton的Driver X,硬度是10,但是它穿起来并不累,这个硬度带来的是优秀的支撑和良好的弹性,但它的灵活度也被设计的非常精巧,能够提供在强大的爆发力下足够的灵活和稳定的支撑,更有安全感,正因为这些精致的设计,所以这种全能款的雪鞋价格也很高。
固定器的硬度
固定器硬度的选择和雪鞋其实很像。固定器分类没有雪板分类那么的细腻,或者说国内固定器的品牌和类型还没有达到像雪板那样的分类那么明确和具体。这个随着科技的发展和运动的推广,以后也许会出现更加明确的分级。目前我们市面上的固定器,基本分为了花样款和全能款,顶多在这个基础上有偏FR的性能,但没有专门的FR款和FC款的固定器。
花样款的固定器,其实追求的是轻弹的感觉,以及良好的减震系统,硬度不用太大或者硬度可以分级调节或者自适应(Rome的TARGA就很典型自适应调节背板硬度反馈,但是Targa是属于全能款式,并不够轻巧)。这样的配置,容错性高,兼容性好,脚部关节部分灵活性强,能够跟随动作进行必要的形变,传递扭力的时候具有缓冲传递的效果(不像硬度大的是一下子就传导,没有一个积攒的过程,有点像发条的道理,在扭转时发条的效果会更有助于扭力的传递),受控性更高,容易发力,容易控制,柔软的性质也提高了减震的效果。但在高速和大的离心力的情况下,支撑力不足,反应慢,形变过大会影响高速时或者大的力量时动作的维持。所以花样款的固定器,不太适合Freeride的玩法。
全能款的固定器,目前市面上见到的多数也都是属于全能款偏花样的固定器,也同样适合全地形的公园、跳台、半管等等类型玩法。这种固定器在设计时考虑了更强的支撑结构,更加灵敏的反馈,更加直接的力量传导,更好的弹性,这些设计目的是为了提高承受能力,特别是瞬间爆发的那种能量承受和传导。用全能款的玩花样,对滑手的力量和技巧要求都更高。但全能款就像全能款的雪鞋一样,不是全不能,而是真全能,在道内道外,公园全地形,野雪追逐道,基本所有的地形,用全能款就可以通吃。当然这里要和我们所选择的雪板相配合才可以。
Freecarve固定器,全世界也只有Catek曾经出过一款软鞋FC的固定器,昙花一现,因为销量和后来带来的官司,早成为了昨日黄花,或者说是收藏品了。所以对于软鞋刻滑,只能找一款Freeride的固定器来用了,好在FR的固定器对我们而言也足够玩了,再追求效果,那就用硬鞋+竞速金属固定器吧,软鞋在FC里面没有任何优势,和硬鞋完全是两个层次。
还有单独要提一句的就是碳纤维的固定器,有的碳纤固定器并不一定最适合滑行,特别是Freecarve,因为对于碳纤维的性质而言,灵敏度很高,传导性很准确,但是如果是单纯的碳纤做背板,就会显得薄脆,在需要大的支撑力和瞬间应力(寸劲)的情况下,纯的碳纤的背板就不够结实了。所以碳纤背板固定器一般是全能款,或者花样款居多,纯滑行的款没有(得奖无数的白金选择碳纤固定器Union的Charger也其实也不属于纯滑行款,也是全能款,但是它在竞技比赛中的成绩表现最好,但是竞技比赛中是不考虑耐用度的,能完成一圈比赛就足够了,所以民间玩断了Charger的人和MC的人也大有人在)。在这里要提一下Nitro的Machine和Darke的PODIUM FF,它们都考虑到了纯碳纤的硬和脆的矛与盾,所以这两款的碳纤背板,都是加了料的,或者是用ABS先做好了支撑结构的,从而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耐用度。